“人”这个字
听书法家说/书道之深,着实莫测/历代的权贵们/装点店面/都爱弄点文墨附庸风雅/他们花一辈子功夫/把“功名利禄”几个字/练得龙飞凤舞/而那个最简单的“人”字/缺骨少肉,歪歪斜斜……
请依据你读诗的联想和感受写一篇文章。
注意:1、联想和感受要与诗歌的含义有关。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分析
这是诗人张志民的一首小诗,诗的含义并不难解析:表面上写的是书法,历代有很多的权贵,喜欢舞文弄墨来装点店面,他们把“功名利禄”几个字练得非常不错,甚至不惜花上一生的时间,可偏偏是最简单的“人”字,却总也写不好,缺骨少肉,歪歪斜斜。深层含义是:讽刺有的人一生都在追求外在的东西,譬如名利、势力、风光,或者所谓的“面子”,却忽视了对人的内在的追求,包含灵魂、尊严、精神和人格。失去了内在的人,就不可能有更高的、向上的道德追求,不会有高尚的人格力量。
诗歌的关键字包含:“权贵”“店面”“一辈子功夫”“功名利禄”“最简单”“缺骨少肉”“歪歪斜斜”。抓住这类关键字,理解了诗歌的含义,就不难产生一些立意的角度,如:
①人不可以只重视店面和表面的风光,片面追求名利、势力、地位等;
②人应该重视自己内在修为的提升,如看重灵魂和尊严,塑造精神和人格。
这两种立意都只关注到一方面的内容,比较一般,思维较有深度的考生应该要看到两者之间存在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将两方面的内容相结合来立意,如:
①外在和本质(外在指店面、名利、风光等;内在指精神、人格),适合的外在追求无可厚非,但更要紧的是人的道德层面和人格塑造。
②从书法讲到做人处事,最简单的东西总是最有含量,最难做好,沉迷于外在的风光就容易迷失掉最本质的内涵。
除去以上立意,学生如有其他怎么看,能依据诗歌自圆其说,评卷老师可酌情考虑。
站成一座山
我常常想,做人,应站成什么样的姿态?
站成海洋,纵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却容易沉浮宦海不可自拔;站成大树,百丈高后也有雷劈电击拦腰折断的危险,终不可以屹立不倒;站成繁花,灿烂喧闹的姹紫嫣红过后,依然是一片落红满地,遍地狼藉;站成清风抑或明月,虽说超脱,却失去了沉稳;站成高原抑或平地,虽说结实,却平淡而无奇。站成什么样,才是最显挺立,叫人终生无悔?
仿佛是跨越时空般从远古的苍穹里飘来一声低沉的回音:“大写的生活当如山!”
山,是大地的脊梁,是高空的根基。山从未言语也无须言语,山的姿态便昭示出它的魂灵。山一直以一种原始的形态启迪并俯瞰着芸芸众生。像山一样活着的人,会是一个最无悔的人?
是的,站成一座山,就忘记了大起大落的欲海沉浮。站成一座山,会断却尔虞我诈、朋比为*的空虚,会拂去唯利是图、攀附权贵的漂流。站成一座山,就铭记了“头可断,血可流,士节不可屈”的无畏无惧,就恪守了质朴无华的为人准则,就在黄土和岩砾之间坚忍地支撑着叫人敬仰的为人尊严。记得巴金老先生曾说:“做人要做一个战士,做一个至死也不放手枪的战士。”巴老的坚毅解释了山的风骨,一种风吹雨打依旧前行的果敢,巴老确乎有着一颗“中国的良心”。还有陈省身教授,他留给后人的遗言只不过“我要走了,天堂里,也肯定有数学之美”。就是如此一位过去庆幸数学范围没诺贝尔奖的数学大师,终其一生一直以朴实无华的原始风貌,站成一座淡泊于功名利禄的大山。
人的一生,就是在用各自的生命写那一个“人”字。有些字迹模糊黑白不分,有些歪歪扭扭毫无主干。但有一些大写的“人”字,就只不过直直地立着,笔力遒劲浑厚饱满,站成一座山的姿态。正由于站成了一座山,才有了王国维为文化而殒身的“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才有了谭嗣同血溅菜市口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才有了鲁迅东渡日本探求救国真理的“我以我血荐轩辕”。
由于站成了一座山,便刚正不阿,便正气冲霄,便淡定从容,便心甘情愿。
站成一座山,这就是真的大写的生活。
书法中的“山”字的中央是个“人”字,人只有站成一座山的姿态,才能心甘情愿地笑看世界,才能在生活的尽头自豪地说:“我的生活虽没浓墨重彩,可我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在这世上我能挺直腰杆,站成够直。”
习作可以非常不错地把握住诗歌意旨,讲解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做人,就该站成一座山”,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解释了诗歌题旨。在写作上,借用对比,两相对照,主旨更显鲜明。习作思路明确,例证丰富,结构整齐,语言流畅,是一篇出色的说理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