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本考试试题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4至8页,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卷卡上,在本考试试题卷、草稿纸上答卷无效。满分1 50分。考试时间1 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考试试题卷和答卷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共27分)
需要注意的地方:
1.需要用2B铅笔在答卷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2.本部分共3大题、9小题。每小题3分。
1、(1 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汇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殉葬 栅栏 拗不过 模棱两可
B.劳役(yì) 商榷 刀削面(xuē) 放荡形骸
C.喘气(chuǎi) 藩篱 廿四桥 松手人寰
D.出租 给予 刽子手 咬文嚼字
2. 下列词汇中,没错别字的一组是
A.销赃 邻界点 终生难忘 蜂拥而上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B.泄洪 口头禅 放纵自流 直截了当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C.嬉闹 破天荒 闲情逸致 克己服礼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D.帷幕 绵中针 刎颈之交 指手画脚 倒持太阿,授柄于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汇用适合的一句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打造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近年来,国内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获得重大进展,收获举世瞩目。
B.李小明上个星期请假回去处置这一学期落下的功课,目前还不见回来,估计他积重难返,大家还是换一个人接替他的工作为好。
c.汉语中的“泊”本指船停,后以“泊”字译英文停车“Parking",音义皆备,且有独特生动之感,不知是哪位高明的妙手偶得。
D.在今天这个信息年代,真能善读一本智慧之书的读者,离真理总不会太远,无论信息文章如何爆炸,也不会得鱼忘筌的吧。
4.下列各句中,没语病的一句是
A.张江去年在单位联欢会上唱歌,结果被一些人起哄,从此将来,他对唱歌、跳舞一类的活动不再产生过兴趣,有人说这足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在作怪。
B.谈到莎士比业戏剧的“诗体”传统该怎么样表现的问题,沈林感觉使用中国古时候跟莎士比亚距离近的元曲形式应该可以被多数中国人同意。
C.从被判断为自动辞职的那1月,公司将不再替这类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与养老保险,若产生相应的经济后果,公司概不负责。
D.上星期,工商局查处了当地的财入万家投资公司,这家公司在各地开设办事处,营销推广本企业的理财计划,涉嫌非法筹资。
2、(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主张低碳文化建设
蔡 娜
目前,国内处于经济社会进步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特点突出的进步阶段,资源环境矛盾增多,生态环境脆弱,进步难点凸显,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共识。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家需要积极塑造并大力进步低碳文化。
低碳文化是指在大家的文化生活及生产实践中,达成低碳消费、低碳排放的意识和行为,在涉及物质能源消费的活动中,能以倡导生态文明的目的进行低碳排放和低能源消耗。
从本质来看,低碳文化是崇尚生态价值、绿色环保、秉持可持续进步理念的文化,旨在促进人、自然和环境的全方位、协调、可持续进步,低碳文化也走社会文化进步的一种方法。低碳文化是一种科学文化,它遵循科学法则、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实践指导性。低碳文化需要在全社会形成低碳、持续进步的意识和价值观,促进包含社会进步、经济建设和文化进步在爵的整体进步的低碳化和生态化。
低碳文化与生态文明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批判超
越的结果。和谐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它渗透和体目前全社会进步的每个方面。作为一种生
态哲学.生态文明促进人类考虑自然,并选择一种新型的可持续进步的文化范式。低碳文化正是
生态哲学的文化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和条件。追求生态文明,达成生态平衡和谐进步,应该从建设低碳社会开始。
生态文明是低碳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追求。伴随低碳经济的进步和低碳生活方法的
推广,低碳理念渐渐萌发并深入人心,并正在提炼为一种文化意识,终上升到文明的高度,也就成为了全社会进步的一种有力的指导思想。
低碳文化建设目前遭到很多制约。不少人思想观念陈旧,看不到低碳文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
济进步的基本价值取向,忽略了低碳文化的产业功能,把低碳文化与经济进步割裂开来,片面强调低碳文化商品的生态效益,而忽略或舍弃低碳文化商品的经济效益。管理体制也比较落后,低碳文化建设缺少真的的市场主体,而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低碳文化建设主体之间的关系上,还没打破区域垄断、行业垄断的局面。而人才更是匮乏,有广泛影响的低碳文化领头羊相对缺少,人才建设机制不够健全,专业人才革新能力不足。
生态文明背景下,要建设低碳文化,第一要树立低碳文化进步观。做到树立低碳意识、践行低碳行为、健全低碳规范。第二,要加大低碳文化革新,譬如加快低碳技术革新,加快低碳文化创意产业进步。要广泛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所有先进文化、先进理念和科技成就,重视国际视线与中国特点的、继承与年代革新的统1、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统一,加快体制机制革新,走出一条中国特点的低碳文化创意产业进步的道路。
5.下列关于低碳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低碳文化是指在大家文化日常做到低碳排放,在生产实践中做到低碳消费,在物质消费中做到低能源消耗。
B.低碳文化崇尚生态价值,坚持绿色环保,倡导人、自然和环境和谐、共存,它是社会文化进步和建设的基础。
C.低碳文化是一种生态哲学,它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它遵循科学法则、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相应的实践指导性。
D.低碳文化的指导思想是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的基础是低碳社会,生态文明是对低碳文化的升华。
6.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剖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文根据总分总的结构,从生态文明的高度论述低碳文化、主张低碳文化建设。
B.文章第一从国内现阶段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塑造和进步低碳文化的现实需要。
C.文章第二解释了低碳文化的定义及内涵,并辨析了生态文明与低碳文化的关系。
D.文章后论述了低碳文化建设遭到的制约及建设低碳文化的几个基本考虑。
7.依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剖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经济目前进步不平衡、不协调,出现了资源矛盾增多、生态环境脆弱等进步难点,这类致使大家的经济已经很难进步。
B.要想建设低碳文化,就需要全社会形成低碳、可持续进步的意识和价值观,需要社会整体进步做到低碳化和生态化。
C.低碳文化具备相应的产业功能,有关的低碳文化商品不只有生态效益,而且有经济价值,它非常可能成为世界经济的进步方向。
D.建设低碳文化的基础是改变意识,树立低碳文化进步观,除此之外,还要加快低碳技术革新,加快有关文化创意产业进步。
3、(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高适,沧州渤海人。少落魄,不治生事。客梁、宋间,宋州刺史张九皋奇之,举有道科中第,封丘尉,不能志,去。客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为掌书记。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晓,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飑相乐,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臣数为杨国忠言之,不愿听。故陛下有今行,未足深耻。”帝颔之。俄迁谏议医生,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填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
未几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始,上皇东还,分剑南为两节度,百姓弊于调度。适上疏曰:“濒边诸城,皆仰给剑南。可税赋者,独成都、彭、蜀、汉四州而已,以四州耗残当十州之役,其弊可见。又关中比饥,兰丛堕入蜀者道路相系,地入有讫,而科敛无涯,为蜀计者,不亦难哉!又平戎以西数城,皆穷山之颠,蹊隧险绝,为戎狄言,不足利戎狄;为国家言,不足广土宇。奈何以弹丸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帝不纳。
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遂大掠,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
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播绅所推。然政宽简,所为,人便之。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风韵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军,与许叔冀书,令释憾;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军诸将不恤军务 恤:同情
B.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 厌:通“餍”,“吃饱
C.而光远兵不戢。 戢:约束
D.绝永王,俾各自自。 俾:使,让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臣数为杨国忠言之 且为之奈何
B.帝以诸王分镇 皆白衣冠以送之
C.方济师而王败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D.其诒书贺兰进明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第Ⅱ卷 (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需要注意的地方:
1.需要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卷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卷地区内作答。答在考试试题卷上无效。
2.本部分共4大题、1 2小题。
4、①本词作于作者从金陵赶回溧水的路上。②银河:这里借指一路行来的江河。③浪发:滥开。
这首小令使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阐释。(2分)
答:
请联系全词,剖析这首词抒写的思想感情。(6分)
答:
14.补充写出下列名篇名匍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见贤思齐焉, ▲ 。(《论语》)
蹑足行伍之间, ▲ 。(贾谊《过秦论》)
▲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户庭无尘杂, ▲ 。(陶渊明《归园田居》)
江间波浪兼天涌, ▲ 。(杜甫《秋兴八首》)
▲ ,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山河破碎风飘絮, ▲ 。(文天祥《过零丁洋》)
5、(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芬 芳
闵凡利
女性从地里回来,看到了停在院子里的摩托车。
摩托车是男性的,还和一年前一样新。女性心里一阵激动。当然是心慌,慌里有的恨,也有的盼望。男性自从和那个女性好上后就极少回家,无法,她跟男性离了。
男性正在和女儿说话,女儿在做作业。男性问一句,女儿答一句。女儿态度淡淡的,想理又不想理的,男性了解为何会如此。
男性见女性进屋,忙站起来,讪讪地说,你,去地里了?男性的声音怯怯的。女性抬头看了一眼男性,这个男性以前是她,可在两年前,这个男性却是了其他人。男性的头发乱乱的,胡子拉碴,脸也不像以前那样红润,有的蜡黄。女性本来想骂男性的,却没出口。看到男性这个样子,女性有的心疼。女性想男性和自己在一块的时候,哪这么狼狈过?家活儿,她从没让男性伸过手。
男性在县城里做买卖,买卖不是非常大,凑合着过的那种。开始,女性不了解男性在外面有人了。有好心的邻居就告诉她,外面乱,男性在外面,要当心!她说,他不是那样的人。可后来,男性来家跟她摊牌,她才了解过来。
男性先给她道歉,说自己对不起女性。之后男性态度非常坚决。女性那个时候一下子傻眼了。男性走时说,什么时间办手续,我等你的信儿。
她不吃不喝躺了两天,第三天就睡不着了。感觉心里好空,空得她难受。豆子地里的草该拔了,地瓜秧也该翻了。她就去了地里,和那些庄稼在一块,她才感觉自己心里踏实些。在地里呆久了,她就感觉自己也是一株庄稼。
之后男性来了,问她想好了吗?她说想好了。她说我要女儿跟我。男性说行。她说这个家是我的命,我离不开。男性说行,离婚不离家,只须你想离,我什么都答应你!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女性了解男性心里没她了,那自己还死守着这婚姻有哪些意思呢?手续就是一张纸,她就和男性去县城办了手续。
女性刚刚是从玉米地里回来的。玉米目前正是灌浆的时候,女性身上都是玉米的味道,清清凉凉的香。男性抽了抽鼻子,问玉米灌浆了吧?女性只不过“嗯”了一声。男性有的局促。虽然这里曾是他的家,可目前是女性的家了。男性有的如坐针毡。女性双眼虽没看到,其实心已经感觉到了。女性有的可怜男性了,心一柔,轻声问,听说你的买卖做亏了?男性点了点头。女性长叹一声说,钱财身外物,只须人平安,就不算亏。
男性头低着,双手插进头发里,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样子。本来女性想再说男性几句的,看男性那个样子,想,算了,老天已经惩罚他了。
女性的心软了下来,说了一些别的话,当然是女儿的事。男性沉不住气了,小声说,求你件事。女性没吭声。男性了解女性在听着呢。男性说,她快要生了呢。我想,我想……叫你去伺候她!
男性说完,眼巴巴地看着女性。女性听了这话,心一紧,她想狠狠地骂男性几句。但女儿在跟前,她没张口。男性说,她是个外地人,在咱们这儿没一个亲人,我想了想,只有你亲,所以就来求你了。
女性听了,心里一阵哆嗦。是啊,男性自从跟她离了婚,便无人理他了。亲戚邻居都说男性没人味儿。男性说,你了解,如果有一点方法我是不会求人的,我了解你的心好。男性眼里流出了泪。
女性的心一酸,就想目前挺着大肚子的那个女性。是的,刚一听说那个女性和男性好的时候,她连杀她的心都有呢!可现在,不知什么问题,她却一点也不记恨那个女性。她也不知这是如何了。
女性在心里骂了一句,小冤家啊!女性开始为那个女性担忧了。不论怎么样,都是女性。生小孩是女性的关口,这时需要人啊!
女性问还有多久生?男性说就在这几天。女性问哪个在家照顾她呢?男性说,没人,她
一人在家。女性急了,说,这时怎能让她一个人在家呢?如果出了意料之外如何解决?
男性说,你答应了?女性“唉”了一声说,或许,我是前世欠你们的吧!男性说,那,那咱走吧!女性点了点头,然后说,你稍等,我出去一下。说着女性出去了。没多大一会儿,女性回来了,骑着的自行车的前车筐里放着一包东西。
男性问,你做什么去了?女性说,我安排了一下女儿的事,然后去了趟地里,给你掰了几个你爱吃的嫩玉米。你看,目前正灌着浆,好嫩呢!
看着女性手中的玉米,男性闻到了玉米的香味,那香味是那样馥郁厚道。他了解,那是乡村的芬芳。
1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中的女性,一直深爱着我们的男性,即便离结婚以后,见到他还有一些激动,并伴有几分期许,而且还在乎他的身体和生活境况。
B.小说省去了环境描写,也未对人物的面貌进行刻画,仅以男性、女性相称,借他们的对话来推进和交代故事情节,行文十分简洁。
C.小说写女儿的文字极少。但女儿对男性冷冷的态度,对文中女性有衬托用途,从中,大家更能认识现女性美好的心灵。
D.小说多处写到男歉疚、难为情,与可怜巴巴的样予,男性的这类方法本不高明,可惜 女性太单纯了,结果第三被男性欺骗。
E.小说意在借男子搞婚外恋以致买卖亏本、走投无路的故事,批评现实日常背叛家庭、婚姻的行为,同时也讽刺了婚姻中的第三者。
1 6.联系本文内容,简要概括小说中女性的形象。(6分)
答: ▲
17.小说结尾特意写了女性掰嫩玉米,这有哪些用途?(6分)
答: ▲
18.这篇微型小说构思精巧,请探究出小说构思上的两个特征,并简要赏析。(6分)
答: ▲
6、(1 0分)
1 9.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依据需要做题。(5分)
8日晚9点,毗邻中国美术馆的三联韬奋书店门口有点拥挤’。8日是该店24小时全天候试营业首日,截至当晚11点,不到3小时,夜间销售收入已达6170元。
夜间主管王浩在收银台前一直忙个不停,已在书店工作一年的他告诉记者:“夜里买书的 人一点都不少,虽然比不上白天高峰时段,但一个人也非常难应对过来。”与王浩一块收银的, 还有两周前特意为夜间营业招来的新职员。
同时,书店还专门在过道处放置念书桌,并设有台灯供阅读。今年37岁的柏煜,在车回南三环的家的途中听到消息,彼时他已过广渠门,但却调头特意来到书店。柏煜说,二十多年前,白天在工地打工,晚上上夜校的他,常常来到三联韬奋书店看书、查找资料。由于念书,他改交了自己命,目前已是商人。北青报记者还看到一位用购物筐买书的慕先生,已选了12本书的他介绍,他每月买书花费千余元,此前由于上班没时间都在网上买书,听闻这里夜间营业,特意过来选择和购买一些网上买不到的资料书。
(据《北京年轻人报》)
请给新闻拟一个标题。(2分)
答: ▲
依据新闻内容,写一条80字以上的新闻简评,需要有看法、有依据。(3分)
答: ▲
20.某校拓展念书活动,需要推荐出色著作,请从《家》《堂吉诃德》中任选一部,写一段简明的推广语。(5分)
需要:①使用总分总的结构;②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③紧扣小说的内容和人物;④120字以上。
答: ▲
7、(60分)
21.察看图画《独辟蹊径》,依据画面含意,自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需要: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少于800字。
押题二答案
第工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
1.A B.削 xiao;C.喘 chuan;D.刽 gui。
2.B A.邻 临;C.服 复;D.受 授。
3.D A.“法治”指依据法律治理国家,是动词,这里应用“法制”;B.“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非常难改变,多用于贬义,此处是望文生义;C.“妙”的意思同“高明”重复,同时该句子破坏了成语“妙手偶得”的凝固性。
4.B A.“不再产生”与“过”导致时态不同;C.“从被判断为自动辞职的那1月”后面少了一个动词“开始”或“起”;D.句子使用第三人称叙述,不可以用“本公司”。
5.D A.不适合把三者分得这样了解,并且对应也不当,同时后一点应该是“物质能源消费”;B.低碳文化是社会文化进步的一种方法,不是社会文化进步的基础;C.“生态文明”才是一种“生态哲学”,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和谐。
6.A文章的论述思路是层层深入,不是总分总结构。
7.D A.原文说的不是经济,而是经济社会,并且只不过说目前“不可持续特点突m”,没说是很难进步;
B.低碳文化本身追求全社会达到低碳化,但建设低碳文化无需全社会都做到低碳化和生态化;C.低碳文化已经是世界经济的进步方向。
8.A A.恤:忧心。
9。A A.两个“为”都是介词,表对象,可翻译为“对、向”;B.前一个“以”是介词,表对象,可翻译为“用”,后一个“以”是连词,可翻译为“来、用来”;C.前一个“而”是连词,表承接关系,可翻译为“而后”或“就”,后一个“而”是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D.前一个“其”是代词,可翻译为“他”,后一个“其”也是代词,但表领属关系,可翻译为“他的”。
第Ⅱ卷 (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10.唐肃宗一直以来就听说高适有才能,召(他)前来并与(他)一块谋划这事,(高适)断言永王将会失败,不值得忧虑,皇帝觉得他不同一般,任命他为淮南节度使。(“雅”“判”“除”各1分,大意1分)
再加上关中接连遭遇饥荒,进入蜀地的士人在道路上接连不断,蜀的土地收入有限,但赋税征缴却没尽头,替蜀地人考虑,不也非常艰难吗!(“比”“讫”各1分,定语后置1分,大意1分)
11.气盛敢言。(2分。若答“有节义而知权变”,得1分)
说的话超越其实质能力。(1分)
为政宽松浅易。(1分)
诗歌创作。(1分)
12.孟子见齐宣王日/为巨室/则必使T师求大木/T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4分,断对2处得1分)
13.开首的两句是词人回家途中在江上看到的景致,这是实写,(1分)后面则是想象家里的人在期盼远行者的情形,是虚写。(1分)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在旅途上归心似箭和思念家人的思想感情。(2分)前两句,借写江河曲折,表达了急于归家的情怀。(1分)3、四句则想象家里人在夕阳下登楼远望归舟的情形,借此曲折表达思家之情。(1分)5、六句是借景抒情,表面说上天憎恨梅花滥开,下起大雪封住梅花树枝,实则写出了奔波在外的凄苦。(1分)后再想象家人在春寒中牵挂远行人,表达作者对家人浓郁的思念之情。(1分)
14.见不贤丽内白省也 而倔起阡陌之中 仰观宇宙之大 虚室有余闲塞上风云接地阴 朝晖夕阴 休说鲈鱼堪脍 身世浮沉雨打萍
15.A、CB.小说有面貌刻画,女子的心理活动也在交代情节;D.男性不是要来欺骗女子;E.批评和讽刺不是小说的主题,小说主如果要刻画女子善良、美好的形象。(4分,每项2分)
16.小说中的女性是一个单纯、朴实、善良、厚道、宽容、大度的农村妇女形象。她爱并且信赖我们的男性,爱我们的家,但不认死理;关心老公,了解疼人,富有同情心,常替其他人着想;内心柔软、细腻而又坚强;不计仇隙,助人为乐。(总说2分,能联系具体内容剖析4分)
17.①突出女性的淳朴、善良,形象地表现女性深爱着男性,从而第三塑造出了女性美好的形象;(3分)
②呼应题日,呼应文中写到的关于玉米的有关内容,使小说行文自然,结构完整;(2分)③呈现乡村情趣,与小说故事的乡村背景吻合。(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