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高考信息网 > 中考资讯 > 资讯

准大学生们:有心理落差筹备吗

来源:www.diusong.com 2010-07-29

资讯

从高中到大学,大学生们不只要面对全日制住宿、很多的自习时间与丰富的课外活动等生活、学习技巧的变化,全新的环境也会对每一个大学新生的心理上导致巨大波动。精英云集的大学里,往日高中里的尖子生非常可能沦为班上的“倒数”。那样,刚刚历程高考考试洗礼的“准大学生”们,将第三同意一番心理上的考验。

翘楚沦为倒数,他日渐迷茫

小孙来自西部的一个山村,家几代都是贫苦的农民。从小他就了解“常识改变命”的道理,从小学到高中,他刻苦攻读,决心走出大山,以后找一份工作,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2009年,小孙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被苏南一所大学习英语系录取。入学后,小孙发现班上的同学都非常出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公布后,小孙心里一凉,他几乎包揽所有科目的倒数第一。尤其是英语成绩,不论笔试或是口语,小孙与班上同学的差距非常大。想想过去在高中时,每门课都是全年级第一,小孙感到现实很难同意。

从此,他心里背上了包袱,总感觉自己比不上其他同学,大伙都在暗地里笑话自己。上课时不敢发言,生怕老师了解自己成绩差,下了课也一个人一人看书、打球。大一下学期的考试中,小孙的成绩也没获得质的提升,几项评奖都与他无缘。父老乡亲的骄傲却在大学里过得这样落魄,小孙感觉自己将在煎熬中度过大学4年,而自己梦想也愈加远。

专家建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孙的表现是典型的焦虑症,假如长期如此,甚至会进步成为抑郁症、强迫症。

产生这种病态心理是什么原因就是外在条件改变,而内在条件不变,致使了落差心理。也就是说,进入大学后,身边同学的水平有非常大改变,但小孙仍然把简单地排名视为衡量我们的标准:排名提升,就是进步,反之退步。小孙这样计较心理得失,不考虑客观原因,进行强迫比较,致使心理失去平衡。

第一,小孙应该正确认识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局外人来看待我们的问题。高中时比其他人好,大学时比其他人差,那是由于参照对象不同,而事实上自己并没真的大幅度退步。小孙应该端正我们的态度,不要产生自卑的心理,相反,小孙应该有自信——和这么多“精英”在一块角逐,一定会有所提升。第二,小孙看问题的见地也要有改变。不可以以其他人的好坏定论自己。小孙应该把眼光放在如何提高自己能力的上面。即使追不上他们,自己也有非常大的提高。

当小孙把眼光放在自己真的提高的方面,正确认识我们的水平是不是提升,那样假以时日,势必能获得进步,有了期望,未来的日子会提高的愈加快。如此,小孙就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中。但假如小孙继续内心痛苦,一直纠结于我们的成绩排名,那样就没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己,这势必致使恶性循环,即便考上重点大学,之前12年的辛苦求学可能就会付之东流。

相关文章

热点专题

  • 广东提前批专科农村卫生专项正式投档
  • 2024年广西高考考试本科普通批第三次和本科提前批艺本二批第五次
  • 2024年海南军队院校招收普高毕业生面试、体检工作的通知

[]2020年河南普通高等学

[]职业本科教育如何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