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档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海量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让人咋舌的摄像头……大家不能不承认,过去记录着大家悲欢离合的胶片年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一直这样无情无义,新电子信息统治年代的到来,一直以旧王者的暗然离场作为背景,纵让人唏嘘,让人流连,却一直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日常的所有所有,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信件的渐渐绝迹和邮件、微信、Q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P3、MP4里存满了每一首最喜欢的歌曲……是的,无声无息间,现代技术早已将大家的生活方法彻底改变,攻城占地,所向披靡。
然而,当大家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不是也曾想过科技的进步,除去带来大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不是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不是也曾对过去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的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年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大家极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考虑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与每一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法的变迁,是年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能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大家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很难达成的诺言。而偶尔翻开妈妈的相册,我却总能收成发自内心的感动。由于,即便泛黄,却依旧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