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一些孩子常因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是什么原因而离家出走,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很多父母和老师说,目前的孩子太娇气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啦。一个人只须参与社会生活,就会遇见各种重压,困难和挫折。对此,有些人坚强,乐观,勇敢地去战胜它;有些人就看上去懦弱,悲观,处处逃避它。培养孩子形成遇忙不乱,宠辱不惊的心理品质,是维持健康心态的基础上。
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心理品质问题,反映一个人对待困难与挫折的理智程度,社会风险意识,对自我思想,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因此,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应该以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按部就班地拓展起来。
尽量地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置我们的事。作为爸爸妈妈和老师,应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置我们的事。只须不是坏事,只须孩子可以做到,就让他们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
尽可能少奉承孩子。很多孩子是在充满奉承的环境中长大的,即便孩子做了一些他应该做的事,周围的人一直赞不绝口;孩子犯错,父母怕刺激孩子,想方设法地帮孩子找借口。这使孩子任性,虚荣。不奉承孩子,就是不单纯地去讨孩子的欢心,就是擅长让孩子承担他应该承担的义务,就是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从小就正视自己遇见的每个问题。
准时地排解孩子的心理重压。有时孩子会面对一些他一个人没办法承受的心理重压。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教师和父母进行积极的排解和疏导。常用办法是:(1)跟孩子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2)给孩子做出某些承诺,消除顾虑。(3)帮助孩子剖析缘由,解决问题。(4)鼓励孩子坚强,自信,解决心理重压。(5)善意地关心孩子的事,不论与心理重压的成因有无直接关系,都会使孩子获得信赖感。(6)从事一些文体方面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操练。心理和生理一样,需要通过肯定的训练活动一促进其健康。为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可有目的有计划地拓展一些心理操练。譬如,可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拓展生活自立能力比赛等,使孩子树立正确的角逐意识;有时,在孩子获得成绩的时候可出点难点,在他们失败,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教育孩子得之不善,失之不忧,一直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角逐,可以经得起将来生活路上的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