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高考信息网 > 高考资讯 > 最新资讯

高中地理万能答卷模板(二)

来源:www.idoojl.com 2025-08-01

最新资讯

  自然缘由:

  1.气候(降水、蒸发、风力);2.植被

  人为缘由:

  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

  治理手段:

  合理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拟定法律法规;提升意识

  5.滑坡泥石流是什么原因、治理手段:

  自然缘由:

  1.降水(雨量、时长、强度);2.地形坡度;3.岩石破碎(板块、断层)4.植被

  人为缘由:

  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开山挖石;开矿)

  治理手段:

  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拟定法律法规;提升意识

  6.土壤盐碱化是什么原因、治理手段:

  7.地震破坏程度(烈度)的影响因子、治理手段:

  8.自然灾害损失大小是什么原因、治理手段:

  能源

  1.能源按来源分类:

  ①来自地球内部:地热和核能。②来自天体引力:潮汐能。③来自太阳辐射:上述三种以外的,均是。

  2.水能:

  优点:清洗,可再生,发电本钱低,积累多,收益大。

  缺点:季节变化大。

  (1)剖析河流水能丰富是什么原因:

  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不是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2)水电站有哪些用途:

  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供水、防凌、减淤。

  (3)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原因:

  1.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有益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容量大)

  2.地质条件: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淹没区大小(移民和搬迁;文物淹没;农田淹没)

  3.核能:

  优点:能源巨大,燃料运量小,区域适应性强。

  4.能源短缺是什么原因、治理手段:

  人口与城市

  1.人口剖析要点:

  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劳动力数目、劳动力水平、人口变化趋势、人口迁移方向和缘由

  2.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影响:

  ①获得足够的劳动力;②有益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给当地资源和环境导致重压。

  对迁出地影响:

  ①加大与外面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有益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③有益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进步。

  3.影响城市的区位原因:

  自然原因:

  1.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益于交通联系,节省建设投资,人口集中;热带区域城市分布在高原上(巴西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墨西哥高原);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区域温暖,沿海区域湿润);3.河流(供水、水运功能);4.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原因:

  1.交通条件;2.政治原因;3.军事原因;4.宗教原因;5.科技原因;6.旅游原因

  2、逆城市化是什么原因:①大家对环境水平需要提升,大城市的环境水平降低。②乡村和城镇的基础设施比较健全。③交通发达。

  3、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就业困难。⑤社会秩序混乱

  4、解决城市问题的手段:①打造卫星城和开发新区。②改变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5、卫星城有哪些用途:①分担大城市的职能。②缓解大城市的土地和交通重压。③保护和改变城市的环境。④促进城市合理进步。

  4.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原因:

  1.便利的交通条件;2.较强的产品生产能力、稳定的产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4.地价

  中心商务区(CBD):市场最佳,零售、高档、耐用品(人口密集、买家海量)

  大型批发中心:交通最佳,(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5.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山区、平原)2.地质(地质架构、岩石特征)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大雾、大风、台风飓风)4.土地(少占耕地,特别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可能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适用于: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可能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合照顾沿线要紧经济点。(适用于:国道、高速公路)

  3.离得远远的要紧文物古迹(震动、尾气污染等)4.生态环境保护:降低植被破坏、防止噪音污染扰民

  6.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健全了当地的交通互联网,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大区域交流和联系,促进当地和沿线的经济进步

  3.有益于当地资源外运,所需商品运入

  4.巩固国防、民族团结

  农业与工业

  1.农业区位原因剖析:

  自然原因:

  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原因:

  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数目5.科技(基因、保鲜、冷藏等)6.工业基础

  注意: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剖析;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剖析;3.从春、夏、秋、冬等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季节时段)剖析。

  2.港口码头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水域条件:水深、岸陡、避风2.陆域条件:地质、地形、坡度

  社会经济条件:

  1.经济腹地条件(服务范围大小、客货流量大小)2.城市依托(城市规模大小)

  3.交通联系(与河流、铁路、高速公路联运)4.政策条件

  3.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水流速度)2.气候(流量,季节变化,结冰期) 3.河道(宽度,水深度)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数目密度、经济水平,运输需要量

  4.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降水、蒸发、风力)2.地形(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5.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国内架状况(面积广阔、海水浅)2.水温状况(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搅动)3.河口处(丰富的营养盐类)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

  6.卫星发射基地地址选择的区位条件:

  隧道的地址选择条件:

  地质架构(在背斜处、避开断层):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困难发生渗漏;天然穹形架构,不容易塌方。
2.岩石性质(坚固、不破碎、不松软) 3.长短(造价本钱)

  8.汽车站地址选择的区位条件:

  9.飞机场地址选择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合(排水);2.地质:地基稳定;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区域

  环境需要:

  距市区有一段距离,附近不可以有学校、医院(疗养院)、养殖场不可以有高大建筑物和山峰。

  10.工业区位原因剖析:

  1.地点(沿海、沿江、沿铁路;挨近发达区域)

  2.资源原因:材料、燃料

  3.农业原因:提供农副商品和消费市场

  4.交通原因:沿交通线分布,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材料,也便于商品的输出

  5.市场原因:消费水平、消费意识

  6.科技原因:大学、科研单位

  7.劳动力原因:劳动力数目、价格、素质

  8.历史原因:工业基础

  9.政策原因:国家、区域政策扶持

  10.环境原因: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以外;产生污水的企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离得远远的水源地。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区域。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区;环境污染紧急的工业布局应离得远远的城区。

  11.工业区位条件评价:

  有利条件: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不利条件: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协作配套条件

  12.工业综合整治手段:

  1.调整工业布局,进步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进步,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2.因地制宜,合理、综合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降低三废排放;

  4.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加大生态建设;

  5.进步交通,健全交通互联网;

  6.进步科技,提升生产水平,兴盛经济

  13.产业转移方向、缘由:

  产业结构评价、调整方向:

  旅游

  1.旅游条件的评价:

  ①旅游价值(资源水平、集群情况、地域组合情况);

  ②市场距离(长度、经济发达程度);

  ③交通地方及其通达性;④区域接待能力;⑤环境承载量。

  2.旅游价值的评价:

  ①旅游资源水平(旅游景区的等级、称号)

  ②集群情况(数目多、密集)

  ③地域组合情况(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自然旅游景观丰富;历史文化灿烂,各地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丰富)

  ④与周围旅游资源组合(不雷同)

  3.地区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卷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剖析中,第一需要剖析该地区的地理背景,从而找出该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知道该环境问题的分布与风险,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治理手段。

  4.地区自然资源优势资源开发(如山西能源开发等)剖析思路:

热点专题

  • 高中地理万能答卷模板(二)
  • 2025福建高考考试本科批常规志愿院校专业组投档最低分(物理组)
  • 高中三年级地理万能简答卷模板(一)

[]2021年新疆高考考试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