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中三年级语文每周精析精练: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钱学森的遗产(节选)
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已然殒世,但,在历史的天空中,钱学森势必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颗明星--就像那颗距离地球大约2.23亿公里的钱学森星一样,长久闪耀在苍穹。
在中国,钱学森 身体力行地解释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科学精神,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与探索,不为自己设置任何禁区。钱学森身后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而只有完整全方位地理解钱学森,才能体味他对中国的真的价值。
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让他的祖国可以发射导弹,把卫星送上天,从一个处在冷战年代的落后国家,到飞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大计来讲,钱学森的功绩好像怎么样解析都不为过。
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止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觉得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 。
1950年将来,他在美国麦卡锡运动泛滥成灾,自己遭到无端指控,行动自由遭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间谍的监视,而且被吊销了国防部的通行证,没办法再继续参与机密军事科技研究的状况下,为了转移美方的注意力,准时调整心态,进入一个新的理论范围,并最后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完善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飞速进步提供了科学支持。
20世纪80年代初,他把对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探索,和组织指挥两弹一星等重大科研工程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至此,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好像找到知道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他迅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范围的科技问题的全方位解析。
钱学森开始审视中医,他写道,我并非一个中医,但我觉得传统医学是个珍宝,由于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非常重。更要紧的是:中医理论包括了很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紧急缺点。所以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进步的正道,而且最后会引起科技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他同时又觉得: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与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不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或者说,中医是前科学,即尚待进入科技体系的常识。他甚至在1981年《自然杂志》第4 卷第7 期题为《拓展人体科学 的基础研究》一文中提出: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不是神秘的,而是同现代科技最前沿的进步密切有关的,因而它们本身就是科技的重大研究课题。
1958年3月1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的文章,此文被视为钱学森对建筑与城市研究的肇始。及至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公开提出:要发扬中国园林建筑,尤其是皇帝的大规模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钱称之为山水城市。在钱学森的倡议下,1993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山水城市座谈会,钱学森在为此次大会寄来的书面发言《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中说,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山水城市不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吗?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观总能被应用到不同范围而推出新的理论。譬如,他和年轻学者张沁文于1980 年提出了农业系统工程理论,用以剖析国内农业进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办法,去解析社会和自然科学范围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 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 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 --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类是不够的。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钱老走完了他的近百年生活长途,离大家远去了。但他在大家的心目中一直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他留给大家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大家只有完整全方位地理解钱学森,才能真的体味他对中国的要紧价值。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完善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飞速进步提供了科学支持。
B. 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终于找到知道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
C. 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进步的正道,而且最后会引起科技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D. 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它们本身就是科技的重大研究课题。
B
本题考查理解和剖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文中说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好像找到知道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他迅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范围的科技问题的全方位解析。好像表示一种可能性,而非绝对性。因此做这种题目除去要理解和剖析文章的能力外,还需要的是细心,有时答案就在文中,只不过换了个词,换了个说法,意思就迥异了啊。
点击下载全部:2010届高中三年级语文每周考核精练:实用类文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