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再紧也别忘阅读和写作
目前距离高考考试还有3个月时间。经过上半学期紧张有序的三轮“预习、学习、复习、训练”,又经过了阶段性的“月考、中考、统考”等模拟测试,应该说,同学们对自己将来参加语文高考考试的实质能力,大致有了初步的认知与估计。
那样,目前大伙又该怎么样进一步学语文呢,笔者在此提供以下“三要”思路,仅供学子们参考:
其一,要在“阅读(包含‘现代文、文言文、诗词曲、名篇名句默写及文化文学知识等内容’)”与“写作(即‘大、小作文’)”这两方面、六大板块的考查范畴内容中,自己好好剖析一下:什么是强项、什么是弱项;什么已经过关了、什么到今天尚未把握。
春秋年代的军事家孙武,在他的《孙子兵法》里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教诲。虽然这句话是论述战争的话题,但大家若把它引入到学语文上来的话,这本身就含有需要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的实质语文情况、知道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然后,你需要在短暂的四个月里,瞄准主攻方向,平常把“时间与精力”多花在语文学科的弱项上,攻坚突破、有所进取!总之,“知己知彼”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语文成绩,在集中“攻关”中,可以再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其二,要将考试院已经测试过的“2006—2007年间的‘春·秋’两考的四张试题”作为范文,认真阅读、仔细剖析。
由于,平常大家所做的综合训练试题,大都是社会上某位教师或某出版社撰写的教辅书,它们的规范准确性相对差了一些。而只有国家级考测的试题,才是让人可信的。所以,同学们应该对这四张考卷“从内容到形式、从题干到需要”等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入考虑,切切实实地把每道考试试题都透彻研究、细致分析,真的做到“了如指掌、胸有成竹”,进而再去“准确理解、正确切入、精准解惑”。请记住原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话:“懒于思索,不想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常识,都是智商贫乏是什么原因。”联系大家本点的需要,此话的本义能否这样理解:对四张试题的每道考试试题,你都要作“深入钻研、深入理解”,而绝不能“微不足道”的态度粗心处置。
最后,建议同学们在真的不看“标准答案”的首要条件之下,完全依赖我们的能力,根据“求慢不求快、求质不求量”的答卷原则,细细阅读、细细剖析来一个人完成。然后,再与“标准答案”一一认真研究订正,切实做到南模老校长赵宪初先生所说的箴言:“倡导考后100分!”
其三,要严格练习自己,可以写出“叙、议、抒”三结合的千字大作文。
近两年来,考试院语文命题组的写作命题原则是:坚持“真实性、抒情性、思辨性”的“三性”文风标准。这就是说,它需要同学们在考场上“必须要写自己真实历程的、必须要写自己真情实感的、必须要写自己真理辩证的”可以真的感染别人的“叙、议、抒”的出色散文来。而过去那些“假大空、吊书袋、套袭型”的机械模式、陈言作文,是一律都要被阅卷老师给彻底否决的!所以,同学们平常应该掌握选择“精彩的片断性生活事件、精当的诗化性表述语言、精致的机杼性结构布局、精简的辩证性深邃议论”这个写作方向进行严格自训,以便渐渐提升我们的作文实质写作水平。请记住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赞》中告诫大家的话:“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联系本点的需要,此话的真义应该是:你的文采再繁华艳丽,但却缺少真实的思想感情的话,那样大家读后依旧会感觉乏味讨厌的。
最后,建议同学们认真阅读几篇去年高考考试考场上的“一类卷”文章,可能会对你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