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考试隐藏着很多隐性的、不容易觉察的规律,而这类规律总是左右着成绩的高低。下面汇总了每一个考生都须知的考试潜规则,一块儿看看吧! 1、关于过失性失分 过失性失分,一般表现为题目看错,难点会做,简单送分题做错,思路正确但计算出错、抄错致使丢分或算不下去。更有甚者,心里想的答案是A 写下来却成了B。一场考试下来,有些同学过失性失分可以达到20+,本来会做的题目却丢了分实属可惜,因此,怎么样避免过失性失分,是大伙平常学习考试需要去考虑的问题。 1.习惯于依靠要点,看到题立刻就用要点去写,忽视了问题问什么,题目条件是什么 题目看错是什么原因:①最多的是由于看到题目很熟知,想都不想就做,致使错误;②精神恍惚看错(不认真,这样的情况极少,一般考试时注意力是很集中的) 剖析:不少同学看到题目感觉很了解非常简单,想都不想就开始算,结果一不小心方向就错了,没弄了解问题是什么,忽视了题目条件表述和你以前熟知的题型上细微的差别,致使做错。这是过于想当然导致的,中了命题人的陷阱。这是 开心型粗心。 而真的的看错题目,指的是精神不集中不认真致使看错,这个除非考生心神不定,不把考试放在心上,或者由于生病,基本上不可能出现这种错误的。但不少同学觉得自己粗心看错是由于精神恍惚,其实 本质上也是因为过于开心或者过于紧张,题目一看,见过,开心,然后回忆,不自觉忽视了细节。或者由于没见过,紧张,开始回忆要点,也忽视了细节。 解决方案:做题的时候,必须要先看完再写,不要看的过程就立刻产生解题的念头。有时你猜中了开头,却忽视了结尾。必须要看了解问什么,题目条件是什么后,再考虑,就能防止这种错误。做题要以题目本身为出发点。依据问题、题设了解题意。 题目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千万不可以想当然。 2. 个人习惯过于分散。喜欢心算,心里想着如何解答,结果写的和心里想的不同 计算错误多是什么原因:①喜欢心算导致的;②草稿乱打,东一块西一块;③太随性,所以容易抄错。 剖析:这个多半与考生性格有关。一般容易犯这种问题的考生都有随手乱丢东西的问题。在考试时,喜欢心算。宁可在脑海里推演步骤,强行记住结果,也不想写出来。假如实在要打草稿,多半手到擒来,草稿纸一片混乱,随意找个空白处就开始计算,形成东一块、西一块的拼凑型草稿,结果一不小心抄错。更有甚者,因为打草稿过于随便,考试一紧张,找不到之前计算的部分,或者过于随便,笔迹夸张,自己不认识或抄错。这就是计算错误的根本缘由。 解决方案:这个是习惯问题,平常做任何题,但凡涉及计算的,必须要打草稿,并且要规范。平常平时生活可以培养东西摆设整齐、哪儿拿来就放回哪儿去、第一时间处置要事,不要拖到最后才匆忙应对完成的生活习惯,也能够帮助培养考试时的细心、精准,从而防止出错。 针对物理来讲,错题总是是大家忘记某个条件或者某个状况剖析错误,因此大家需要采取以下步骤! 认真审题,捕捉关键字句 审题过程是剖析加工的过程,在读题时不可以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直接条件,也应扣住物理题中常见的一些重点用语,如:最多、至少、恰好、缓慢、瞬间等,充分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 物理问题的条件,不少是间接或隐含的,需要经过剖析把它们挖掘出来。隐含条件在题设中有时就是一句话或几个词,甚至是几个字,如: 刚好匀速下滑说明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下滑的分力; 恰好到某点意味着到该点时速度变为零; 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备了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 还有的隐含条件埋藏较深,挖掘起来有肯定困难。而有的问题看上去一筹莫展,但一旦探寻出隐含条件,问题就会应刃而解,本文将在最后总结容易见到物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审题过程注意画好情景示意图 画好剖析图,是审题的要紧方法,它能够帮助打造明确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剖析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剖析图、状况变化图等等 审题过程打造正确的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的基本形式有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 对象模型是实质物体在某种条件下的近似与抽象,如质点、光滑平面、理想气体、理想电表等 过程模型是理想化了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简谐运动等 有的题目所设物理模型是不明确的,不适合直接处置,但只须抓住问题的主要原因,忽视次要原因,适合的将复杂的对象或过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审题过程看重对基本过程剖析 ① 力学部分涉及到的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机械振动等。除去这类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要紧的过程,一个是碰撞过程,另一个是先变加速最后匀速过程(如恒定功率汽车的启动问题) ② 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等 以上的这类基本过程都是尤为重要的,在平常的学习中都需要进行认真剖析,学会每一个过程的特征和每一个过程遵循的基本规律 2、审题过程注意题临界条件问题 1.所谓临界问题:是指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况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况的时候,存在着分界线的现象。还有的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遵循不一样的变化规律,处在不同规律交点处的取值即是临界值。这种界限,一般以临界状况或临界值的形式表现出来 2.物理学中的临界条件有: (1) 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用途力为零 (2) 绳子断与持续的临界条件为:用途力达到最大值;绳子弯曲与不弯曲的临界条件为:用途力为零 (3) 靠摩擦力连接的物体间发生与不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为: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4) 追及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的临界条件为: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条件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址, 后物体速度前物体速度 (5) 两物体碰撞过程中系统动能损失最大即动能最小的临界条件为: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6)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或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加速度等于零 (7)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条件为: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看法: 分别是力的看法(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动量看法(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看法(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通常来讲,若考查有关物理学量的瞬时对应关系,需用牛顿运动定律;若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可优先考虑两大定理,尤其是涉准时间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涉及功和位移问题时,就优先考虑动能定理。若研究对象为一系统,应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 3、物理模型中的隐含条件 1.质点:物体只有水平,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2.点电荷:物体只有水平、电荷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3.轻绳:不计水平,力只能沿绳子缩短的方向,绳子上各点的张力相等 4.轻杆:不计水平的硬杆,可以提供每个方向的力(未必沿杆的方向) 5.轻弹簧:不计水平,各点弹力相等,可以提供重压和拉力,满足胡克定律 6.光滑表面:动摩擦因数为零,没摩擦力 7.单摆:悬点固定,细线不会伸缩,水平不计,摆球大小忽视,秒摆;周期为2S的单摆。 8.通讯卫星或同步卫星:运行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即24h 9.理想气体:不计分子力,分子势能为零;满足气体实验定律PV/T=C(C为恒量) 10.绝热容器:与外面不发生热传递 11.理想变压器:忽视本身能量损耗(功率P输入=P输出),磁感线被封闭在铁芯内(磁通量1=2) 12.理想安培表:内阻为零 13.理想电压表:内阻为无穷大 14.理想电源:内阻为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15.理想导线:不计电阻,可以任意伸长或缩短 16.静电平衡的导体:必是等势体,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表面场强的方向和表面垂直 4、运动模型中的隐含条件 1.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用途,v0=0,a=g 2.竖直上抛运动:只受重力用途,a=g,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3.平抛运动:只受重力用途,a=g,初速度方向水平。 4.碰撞、爆炸:动量守恒;弹性碰撞:动能,动量都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 5.直线运动:物体遭到的合外力为零,后者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垂直于速度方向上的合力为零。 6.相对静止:两物体的运动状况相同,即具备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 7.简谐运动:机械能守恒,回复力满足F=-kx 8.用轻绳系小球绕固定点在竖直平面内恰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只有重力提供,此时绳中张力为零,最高点速度为v=gR(R为半径) 9.用皮带传动装置(皮带不打滑);皮带轮圆上各点线速度相等;绕同一固定转轴的各点角速度相等。 10.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S1:S2:S3:S4....=1:3:5:7.... 5、物理现象和过程中的隐含条件 1.完全失重状况:物体对悬挂物体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重压为零 2.一个物体遭到三个非平行力有哪些用途而处于平衡态;三个力是共点力 3.物体在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况,F合=0 4.物体恰能沿斜面下滑;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5.机动车辆在水平面上以额定功率行驶:P额=F牵引v,当F牵引=f阻,vmax=P额/f阻 6.平行板电容器接上电源,电压不变;电容器断开电源,电量不变 7.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中掉下来的物体;做平抛运动 8.从竖直上升的气球中掉出来的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9.带电粒子能沿直线穿过速度选择器:F洛伦兹=F电场力,二力等大反向,出来的各粒子速度相同 10.导体接地;电势为零(带电荷量未必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