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变化特点. 2.人间4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征,正是由于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减少(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降低6℃)这一特征,才导致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非常好写照,从诗句中大家能领会对流雨的特征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2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国内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2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国内春天常见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状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区域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5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一样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说明国内春天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征。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坐落于国内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天风非常难到达这里。春风可理解为夏天风,国内西部区域为温带国内性气候,受夏天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 (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到今天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这两句诗也说明适当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环境。 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失火炉吃西瓜 : 是国内新疆一带温带国内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14.3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 王冕《梅雨》反映了国内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 15.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了国内江淮区域的梅雨天气。 16.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元代马致远描述了行进在干燥荒凉的古丝绸的道路上的旅游者,骑着疲惫不堪的马儿在艰难跋涉,这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区域景观的对比写照。 1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元春.雪》: 描绘了国内北方冬季的自然景色:到处一片冰天雪地,白雪皑皑,覆盖大地,河流封冻,失去往日奔腾不息、汹涌澎湃的气势。 1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描写春季到了,鸭子在水中游,所以先了解,也说明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20. 描写春季的诗句还有不少,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哪个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不知细叶哪个裁出,2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代白居易《忆江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