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的要点并不难,难就难在题目较为灵活。同样的题目一直变换题型,稍有不慎就会跌入陷阱。当然,倘若大家足够仔细,不放过课本中的每个细节,也是可以拿到高分的。下面生物姐给大伙汇总了高中生物10大易错点,值得好好看看。 易错点1: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认识不到位 1、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C,主要元素是C、H、O、N、S、P, 含量较多的元素主如果C、H、O、N。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 第二是C、H、N,而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第二是O、N、H。 2、元素的要紧用途之一是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S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之一,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之一,N、P是构成DNA、RNA、ATP、[H](NADPH)等物质的要紧元素等。(立刻点标题下高中生物关注可获得更多常识干货,天天更新哟!) 3、很多元素可以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假如植物缺少B元素,植物的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就不可以正常进行,植物就会华而不实;人体缺I元素,不可以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易患大脖子病;哺乳动物血钙过低或过高,或机体出现抽搐或肌无力等现象。 易错点2:不可以熟练学会蛋白质的结构、功能 有关蛋白质或氨基酸方面的计算种类比较多,学会蛋白质分子结构和一些规律性东西是迅速准确计算的重点,具体总结如下: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 ②若蛋白质是一条链,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1 ③若蛋白质是由多条链组成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④若蛋白质是一个环状结构,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 ⑤蛋白质相对分子水平=氨基酸相对分子水平总和-失去水的相对分子水平总和(有时也要考虑因其他化学键的形成而致使相对分子水平的降低,如形成二硫键时)。 ⑥蛋白质至少含有些氨基和羧基数=肽链数 ⑦基因的表达过程中,DNA中的碱基数:RNA中的碱基数: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6:3:1 易错点3:对细胞周期定义的实质理解不了解 一个细胞周期包含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二是不理解图中不同线段长短或扇形图面积大小所隐含的生物学含义。线段长与短、扇形图面积大小分别表示细胞分裂周期中的间期和分裂期,间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该时期没染色体出现,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 理解细胞周期定义时应明确三点:①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备周期性;②分清细胞周期的起点和终点;③理解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各期在时间、数目等方面的关联性。其生物学模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线段描述、表格数据描述、坐标图描述、圆形图描述等。 说明:选择察看细胞周期的材料时最好分裂期较长且整个细胞周期较短的物种。由于各时期的持续时间长短与显微镜视线中相应时期的细胞数目成正有关,所以是分裂期相对越长的细胞,越容易察看各期的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 易错点4: 计算DNA结构中的碱基问题时易出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核酸中碱基数目计算的基础。依据该原则,可推知以下多条用于碱基计算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且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之和(如A+T或C+G)占全部碱基的比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该种碱基比率的比值,且等于其转录形成的mRNA中该种比率的比值。 3. DNA分子一条链中(A+G)/(C+T)的比值的倒数等于其互补链中该种碱基的比值。 4.DNA分子一条链中(A+T)/(C+G)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率的比值。5.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其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值不同。 易错点5:对性别决定认识不清 性别是由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和环境条件一同用途的结果,需要考虑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其中以性染色体决定性别为主要方法。②中雄性体细胞中有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体细胞中有同型的性染色体XX。 对大部分生物来讲,性别是由一对性染色体所决定的,性染色体主要有两类型型,即XY型和ZW型。由X、Y两类性染色体不一样的组合形式来决定性别的生物,称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XY型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用XX表示,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则用XY表示。由Z、W两类性染色体不一样的组合形式来决定性别的生物,称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ZW型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而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则用ZZ表示。 易错点6:对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模糊不清 亲代DNA上某碱基对发生改变,则其子代的性状未必发生改变,缘由是: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未必出现该基因;②若该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③依据密码子的简并性,大概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④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原因一同用途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等。 易错点7:不可以准确判断生物的显性和隐性性状 (1)据子代性状判断:①不同性状亲代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具备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②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的亲本性状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都为杂合子。 (2)据子代性状离别比判断:①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离别比为3:1离别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具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离别比为9:3:3:1离别比为9的两性状都为显性。 (3)遗传系谱图中显、隐性判断:①双亲正常子代患病隐性遗传病;②双亲患病子代正常显性遗传病。 (4)若用以上办法没办法判断时,可用假设法。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状况时,应该注意两种性状同时做假设或对同一性状做两种假设,切不可只依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时,则不必再做另一假设,可予以直接判断。 易错点8:将成长素分布多少与浓度高低混为一谈 易错剖析:一是不可以正确剖析水平放置的成长幼苗在植株不同部位成长素分布状况,因为重力用途,成长素在下部(近地侧)比上部(远地侧)的分布多。对于植株的茎来讲,这个成长素浓度是低浓度,能促进成长,因而下面的成长较快,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成长。同样的成长素浓度,对于植株的根来讲,是高浓度,会抑制成长,因而,根部下面的成长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弯曲成长。二是将成长素浓度高低与多少混为一谈,觉得多就是浓度高。应该注意不同部位成长素分布多少与成长素浓度高低具备不一样的含义,前者一般用于说明成长素的分布状况,后者一般用于说明成长素的生理用途状况。 (1)①单侧光:单侧光照射影响成长素的运输,产生植物向光性。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原因是成长素分布不均,外部原因是单侧光的照射。②地心引力(重力)茎的背重力性,根的向重力性。成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把植物体横放时遭到地心引力用途,引起成长素分布不均匀,因为根、茎对成长素敏锐程度不同,而产生根的向重力性、茎的背重力性。 (2)运用成长素的两重性来讲解植物的成长现象时,应第一注意相同浓度的成长素处置的是植物的什么部位(根、茎、叶、果实等),从而判断对其成长是促进还是抑制。 (3)成长素用途两重性的体现顶端优势。①缘由:顶芽合成的成长素向下运输,使顶芽处成长素浓度低,促进成长;侧芽处成长素浓度高,抑制成长。②应用:果树的剪枝、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等都能增加分枝,提升产量。 (4)除顶端优势外的成长素两重性的实例:a.根的向重力成长,其中根的近地侧成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根成长,而远地侧成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成长,表现出向重力性。 b.除草剂,其中2,4-D就是借助双子叶植物适应浓度较低,而单子叶植物适应浓度较高而制成的,故可在单子叶作物中除去双子叶杂草。 易错点9:对人体内环境的定义与组成成分理解不深入 易错剖析:不了解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致使错误的根本缘由。 (1)分辨某种物质是不是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时,第一分清它是不是为液体环境中的物质,第二要看这种物质是不是存在于细胞外液,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所处的液体环境,不是细胞外液,而是细胞内液,因而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2)要了解内环境中各种不一样的成分。 ①血浆的成分:水,约90%;蛋白质,约7%~9%;无机盐,约1%;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等,如O2、CO2、胰岛素等。 ②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一模一样,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极少。 易错点10:对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mRNA之间的关系模糊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备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每条染色体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每一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遗传信息存在于基因中,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遗传密码坐落于mRNA上,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遗传信息间接决定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密码子直接控制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