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国有十多个省市已先后实行新课程标准,北京2007年在高中一年级新生中全方位用新课程标准及与之配套的教程,并将于2010年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考试概要》命题。
新旧教程相比较,大常识结构、编排体系上都有较大变化,除此之外在教学理念上有不少改进之处,新教程更强调的是三维教学目的,既看重常识本身,也看重常识形成的过程和科学思想、科学办法的教育,更强调理论联系实质,看重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等。
北京自2007年高中新课改以来,近几年的高考考试命题中已经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2010年高考考试力求做到平稳过渡。
1、新高考考试与旧高考考试的不同:
(1)课标版《考试概要》规定:必学1、2和选修31、3-2为必考内容,选修3-3、3-4、3-5为选考内容。其他省市,高考考试题中含必做题和选做题。北京不讲3-3,其余部分估计都是必考内容,不出选做题。
(2)北京物理新高考考试与旧高考考试的比较:
①考试考哪几科:仍放在《理综》中,题型和分数估计不会变化;
②考试内容:去掉热学部分,增加相对论。其余变化不大;
③命题理念:相比较而言,更重视联系实质、更重视考查常识的形成过程、更注意考查能力。
北京2007与2008年的高考考试题,已经体现新高考考试的精神。典型题目有:
2007年第15题:关于的天体运动(本题体现了联系科技的实质)
2007年第18题:子弹打苹果(本题中的子弹实质是变速运动,但因为时间非常短,因此可以按匀速运动处置)
2007年第16题: 研究影响家用保温瓶保温成效的原因(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思想和办法)
2007年第23题:环保汽车 (本题体现联系热门问题)
2008年20题:关于斜面小车的问题:
(本题可能是体现新课标精神最突出的题,它不是考查具体常识,而是考查素质和能力)
2008年23题:关于风力发电 (本题体现联系热门问题)
2008年24题: 碰撞与平抛问题
(本题也体现出引导学生看重常识的形成过程,真的理解物理定义和规律的内涵,看重剖析问题的办法练习等新课标理念。)
2、新课标物理教程与旧大纲版教程的主要不同:
1、结构不同:新教程按模块撰写,物理理科共有必学模块2个,选修3系列5个。每一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理论上学生有选择自由。
各模块的内容大体如下:
必学1:直线运动、力和牛顿运动定律
必学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机械能
选修3-1:静电场、恒定电流产、磁场
选修3-2: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
选修3-3:热学
选修3-4:振动和波、电磁振荡电磁波、光学、相对论
选修3-5:动量、原子和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2、理念不同:新教程更强调三维教学目的的落实,更强调常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思想、科学办法的教育,更强调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例1. 描述运动从地方定义开始
以前教程更多地强调了位移(虽然也说位移是地方的变化,但地方并不做为一个主要定义给学生)而不强调地方,目前则从地方讲起。相应地变化有: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