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下周就能查看到我们的高考考试分数了,有关心理专家建议,出分后,考生应该做好3件事,正确对待高考考试成绩。
调节认知同意现实
查到分数后,有的考生的实质分数与估分可能相差较大,导致心理落差。有些考生会变得不愿和人说话,怕其他人问分数,不愿外出,甚至不与其他人交往。
八一中学心理教师王培觉得,假如分数不理想,考生必须要掌握调节自我认知,应该从心理上同意事实。考生应该认识到,高考考试已经结束,自己已经努力过,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同意现实,同意自己努力的结果,正确对待一时的失利,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以后的计划。
考生还要认识到,高考考试只不过生活的中转站,并非通向成功的唯一渠道。成绩不理想,不可以上名牌高校,还可以考虑高职院校等,相信只须努力就能成才。考生下面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填报高职志愿上,多咨询一些学校、老师,选择合适我们的高职专业,学习一技之长,同样也能达成自己价值。
耐心等待录取结果
分数出来后,成绩比较理想的考生心里相对放松一些,但并不等于就什么都不需要想了,后面还有录取环节。有的考生虽然成绩很好,但还是会担忧自己能否被填报的志愿学校录取。有些考生感觉我们的分数处在边缘地方,担忧上不了理想的学校,一直患得患失,心理紧急焦虑。有的父母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消息。
北师大心理学博士郭召良建议考生,要相信录取工作的公正,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录取没捷径可走。往年有的考生和父母就由于存在侥幸心理而上当被骗。考生这时应该沉住气,静下心来告诉自己已经努力了,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录取结果。
在等待过程中,考生不要过多考虑、担忧,不然容易使自己纠缠在焦虑情绪中,增加心理负担。考生可给自己安排一些活动,适合分散注意力,平心静气地等待录取结果。
认真总结做好规划
对我们的分数无论是认可还是不认可,考生都要认真总结高中3年的学习和生活,做好规划。考生在高中阶段渐渐历程了智商与心理的挑战,最后体验高考考试,其中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好好总结和深思,这是一笔财富,有益于考生以后的成长。
高考考试后意味着高中生活已结束,更意味着大学生活马上开始。因此,考生可以参考自己所填报的志愿,提前为上大学做些筹备,训练我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规划大学生活。考生还可以找已经上了大学的师哥师姐交流一下从初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