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高考信息网 > 高考资讯 > 试题资料 模拟试题

高考考试历史考试试题点评:引领课改 凸现能力

来源:www.zhhdhn.com 2025-05-29

模拟试题

  2000年以来,文综高考考试为引领高中新课改作出了不少的努力,2007年也不例外。

  1、课程观代替了教程观

  课程观觉得,常识的来源是多方面、多途径的,不应该局限于教程。从2007年的考试试题来看,选择题、材料题设计都充分体现了以课程为中心的思想。在考试试题中有两种表现形式:

  (1)来自于教程,而高于教程。这种题在选择题中的主要表现是提纲、选项中的一项是新的,而另外一项是依据教程内容进行概括、移花接木,来考察学生在新情境下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07年全国文综卷1的12题,关于帝王谥号的情景是新的,而选项则是教科书内容在主观题中的表现,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常识解决有关问题,这种形式的考试试题在2007年全国文综卷1历史部分占全卷的60%。

  (2)完全脱离教程。这种题在选择题中的主要表现是提纲和选项都是全新的,都是教科书中未曾出现的。在主观题中的表现则是依据材料解决有关问题。伴随历史教程编撰的一纲多种趋势,严格根据教程内容来命题已变得很难操作,因此,超越教程来灵活命制考试试题是一个势必的选择,2007年全国卷1历史部分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2、改变难、繁、偏、旧的学科本位常识观,重视考察学生终身学习必须具备主干常识

  文明交往与文明冲突是2007年全国文综卷1历史部分的主旋律,占历史部分的58%。考试试题所考察的内容大多是长时段的常识,这类历史常识在历史学科中都是主干常识,而且很多与学生的平时生活紧密有关。

  3、侧重程序性常识的考察,强调学生的学习力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人类学会常识的表征形式分为:陈述性常识与程序性常识。陈述性常识是有关世界是什么的常识,可以直接陈述。陈述性常识需要的心理过程主如果记忆。程序性常识是有关如何解决的常识,不可以直接陈述,指能通过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断其存在。在学习过程性常识的第一个阶段,是习得过程性常识的陈述性形式,新常识进入原有些命题互联网,与原有常识形成联系。第二阶段,经过各种变式训练,使贮存于命题互联网中的陈述性常识转化为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和贮存的程序性常识。第三阶段,过程性常识依据线索被提取出来,解决如何解决的问题。与陈述性常识相比,过程性常识的习得速度较慢,但遗忘也较慢。剖析2001年至2007年浙江卷历史考试试题的常识构成,大家会发现2001年开始加大了程序性常识的考察,结果考生常见不适应,于是2002-2005年有所降低。
2006-2007重新加大了对程序性常识的考察,这也将成为文综改革的主要方向。

  为此,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大家应该注意关注新课改,落实学科的主干常识;不断拓宽常识面,提升人文素养;改变学习技巧,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大练习的针对性,做到举一反三。

热点专题

  • 2023-2025年北京朝阳区高中三年级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大全
  • 2010年北京高考考试语文考试试题训练及复习建议
  • 新课标高考考试文科数学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2024-2025学年北京十

[]2024-2025学年北京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