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一直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重点性词汇的句子来考查,并将它设定为阅卷的采分点。文言文翻译题一般是从以下三个层面赋分的:字词层面,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层面,与现代汉语不一样的特殊句式;语意层面,语意通顺,语气一致。对于考生来讲,需要有强烈的采分点意识,并且在具体翻译中落实到位。 1、悟词义重点实词要落实 所谓重点实词,就是那些在句子中承担重点意义的、意义有别于现代汉语的或有多重义项的词汇。翻译时既要借用于平常的积累与联想,又要结合语境仔细推敲,以防误译。 1.译准古今异义词 为了考查考生对重点实词的精确理解,命题者一般会使用那些最易以今律古的实词来翻译。对此考生要有足够的警惕,千万不可先入为主,今为古用,应该紧紧结合语境确定其义。如文段1第(1)句中的廉字,文段2第(1)句中的物字,都是容易以今律古的实词,应借用积累与语境,准确译为调查大家。这两个字都是单音节的古今异义词,对于那些形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而实为两个词的古今异义词更要格外小心,它们是两个词,应拆开翻译。如文言文中的老婆应为老婆儿女两个词义。 2.译准多义词 要紧实词虽然有多个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符合。因此,要掌握借助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应该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如爱字,义项爱惜爱怜爱护较难区别;坐字,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字,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不管怎么样易混,只须真的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适合的。这个时候,也只有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记住:只须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所有问题皆大概解决。 3.译准专有名词 知道并学会容易见到的古时候文化常识这一考试知识点已正式走进《考试说明》,考查中既单独设题,又在翻译中体现。近年来,命题者愈加喜爱含有文化常识的句子。假如考生不了解它是一个文化常识、一个专有名词,结果硬译就会使语意佶屈聱牙。其实,专有名词在多数状况下无需翻译,如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另外,古人有个习惯使用方法,就是名字的省略。一般而言文章开头会出现完整的传主名字,之后就只出现名,以名代指传主全名。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习惯译出全名。不过,要特别注意传主的名是什么,并且有意识地记牢,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句意,其次也是为了预防把传主之名当成了其他意义的词汇。 [边练边悟]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重点实词的落实。 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迁驾部员外郎,与朱昂、刘承珪编次馆阁书本,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会修《太祖实录》,命镐反省故事,以备访问。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 译文: 答案:事情完成后,杜镐被赏赐金鱼袋和紫衣,改任在秘阁当值。正赶上编修《太祖实录》,(皇帝)命杜镐搜集整理太祖以往的事迹,以备查访询问。(采分点:会反省故事访问,大意对)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重点实词的落实。 龚茂良,字实之,兴化军人。累迁吏部郎官。江浙大水,诏陈阙失。茂良疏曰:臣愿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矣。除礼部侍郎。宣谕奖用廉退,茂良奏荐朱熹,群小乘间谗毁。未几,手诏付茂良,谓虚名之士,恐坏朝廷。熹迄不至。 (节选自《宋史龚茂良传》,有删改) (1)茂良疏曰:臣愿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矣。 译文: (2)宣谕奖用廉退,茂良奏荐朱熹,群小乘间谗毁。 译文: 答案:(1)龚茂良上疏说:臣期望第一去除要害处的祸患,然后朝政事务的缺失就能依次建言了。(采分点:疾阙,大意对) (2)(朝廷)宣布告令鼓励任用清廉谦逊的人,龚茂良上奏推荐朱熹,一群小人趁机进谗言毁谤(朱熹)。(采分点:退间,大意对) 参考译文: 龚茂良,字实之,兴化军人。多次升迁后任吏部郎官。江苏、浙江发生大水灾,皇帝下令百官陈述政务缺失。龚茂良上疏说:臣期望第一去除要害处的祸患,然后朝政事务的缺失就能依次建言了。授任礼部侍郎。(朝廷)宣布告令鼓励任用清廉谦逊的人,龚茂良上奏推荐朱熹,一群小人趁机进谗言毁谤(朱熹)。不久,皇帝亲手写诏书给龚茂良,说朱熹是个虚有其名的人,(任用他)恐怕败坏朝廷(的法度)。朱熹最后没到任。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重点实词的落实。 海秋汤氏名鹏,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进士。初为礼部主事,年甫二十,负气自喜。选入军机章京。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员外,擢山东道监察御史。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 (节选自姚莹《汤海秋传》,有删改) 译文: 答案:汤海秋在军机处(任职),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呈送)的奏章,又曾在户曹任职,熟知官场事务,情绪激昂,有担负当世(重任)的志向。(采分点:习慨然荷,语意通顺) 2、看词性词类活用要关注 翻译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命题者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碰到活用词,解决的办法有2、 一是依据语法准确判断。第一要掌握语法剖析。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点: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然后再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剖析,确定词类活用的种类,并据此判断意义。 二是译到位。何谓译到位?即需要用一套用语把它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比如,(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二是扩充法,将外贸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汇。(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使用方法,可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觉得是)。(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需要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人或物)。 [边练边悟]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词类活用的落实。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这样!因不复行商,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唐曰:成吾志矣! (节选自《宋史许骧传》,有删改) (1)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 译文: (2)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这样! 译文: 答案:(1)许信由于资产富足,不乐意迁移到其他地方,许唐于是悄悄地携带一百金到南方。(采分点:富殖潜赍南) (2)(许唐)曾在汴、洛一带屯集产品财物,看到进士连接成行(结队)而出,私下叹息说:生男孩应当让他像如此!(采分点:句首补出主语,商赀缀行窃) 参考译文: 许骧,字允升,世代居住在蓟州。祖父叫许信,爸爸叫许唐,世代以财富在边郡称雄。许信由于资产富足,不乐意迁移到其他地方,许唐于是悄悄地携带一百金到南方。不久,后晋太祖受天命改朝换代,果然用燕、蓟之地贿赂契丹,许唐回去的路于是断绝。(许唐)曾在汴、洛一带屯集产品财物,看到进士连接成行(结队)而出,私下叹息说:生男孩应当让他像如此!因而不再经商,定居睢阳,娶姓李的人家的女儿,生了许骧,(许骧)长得很清秀。许唐说:成全我的志愿了!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词类活用的落实。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节选自《宋史黄干传》,有删改) (1)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 译文: (2)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 译文: 答案:(1)有个百岁的老婆婆,两个儿子用轿子抬着她,孙子们跟着她,到府衙表达感谢。黄干以礼相待,命备好酒肉,又用金帛酬劳他们。(采分点:舆礼具,且劳以金帛状语后置,大意对) (2)接着大雨下了一个多月,巨大的洪水忽然到来,安庆城却安然屹立没忧患,百姓都感激黄干。(采分点:霖潦暴无虞德,大意对) 参考译文: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不久黄干被起任为安庆府知府,到任的时候,金人攻破光山县,边境多有警报。于是(黄干)向朝廷奏请,修筑安庆城池筹备好作战或防守,没等到回复,当天就动工兴建。城池筑成,恰逢上元日陈设、悬挂灯笼,百姓扶老携幼,往来不断。有个百岁的老婆婆,两个儿子用轿子抬着她,孙子们跟着她,到府衙表达感谢。黄干以礼相待,命备好酒肉,又用金帛酬劳他们。两年将来,金人攻破黄州沙窝每个关隘,淮东、淮西都遭到震动,唯独安庆安定如旧。接着大雨下了一个多月,巨大的洪水忽然到来,安庆城却安然屹立没忧患,百姓都感激黄干。互相说:不被敌寇摧残,不被洪水淹没,叫你活下来的是黄老父啊。